《202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于2025.3. 20(周四)正式发布!
2025年期刊分区表包括SCIE、SSCI、A&HCI、ESCI和OAJ,共设置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21个大类。 2025年期刊分区表沿用和增加如下规则: 1)沿用Review期刊分区规则,Review期刊不占用学科内分区名额。 2)沿用数据期刊分区规则,数据期刊不占用学科内分区名额。 3)完善大类Top期刊遴选规则,大类1区期刊为Top期刊,大类2区超越指数top 25%中发文量大的期刊为Top期刊。 4)沿用《"期刊分区表"综合性期刊评价方法||工作方案》。 5)新增Mega Journal标记,2023年或2024年发文超过3000的期刊标记为Mega Journal。 6)新增科睿唯安的"On hold"期刊的标记,月度同步最新状态。 7)进入当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期刊将不再进行分区。 8)涉及科研诚信论文产生的不当引用将在计算分区时被剔除。 9)全部ESCI期刊(除年发文量<5)给予分区,不占用分区名额。 10)《全球OA期刊索引(OAJ)》的英文期刊给予分区。 11)开启第二轮“中国SCI期刊支持计划”:提升中国期刊入选高分区比例和提升弱势学科的期刊分区结果。 12)探索中英文科技期刊“同质等效”评价,被WoS平台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按照中文引用数据和专家意见划分分区。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在线平台使用说明1 在线平台简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简称期刊分区表)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计量与评价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自2004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更新时间为每年的10-11月份。 期刊分区表是对相应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SCI期刊所做的分区。期刊分区表包括大类分区表和小类分区表,大类分区表是将期刊按照13个比较粗的领域类目所做的分区,而小类分区表是将期刊按照JCR提供的178个比较细的学科类目所做的分区。 2 在线平台有哪些功能?平台包含对期刊分区表数据的检索、批量检索、浏览等功能。检索可以根据期刊的 ISSN、刊名简称和刊名全称三个字段进行检索;浏览可以使用期刊学科分类、期刊分区和年份等获取指定期刊的简要信息,点击相应期刊行即可展开查看和收起指定期刊的详细信息;根据批量检索的结果提供相应期刊分区数据的下载。 3 如何获得期刊的刊名变更表和期刊的分区阈值表?在平台的站点公告中发布,点击直接查看下载刊名变更表以及分区阈值表。另外在期刊浏览模块,页面根据用户遴选的学科,自动展示该学科各区的阈值和期刊数量。 4 期刊分区方法简介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CI)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显示度:IF可以测度期刊在最近两年中的篇均被引频次;CI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测度期刊自创刊以来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此外,本方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布拉德福的文献集中定律。布拉德福的文献集中定律在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分布中体现为少数期刊集中了相对较高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 因此, 期刊分区数据是以科睿唯安公司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简称 JCR)的期刊列表为测度对象,以JCR期刊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为基础,并进行过数据规范处理(仅对更名的期刊进行数据合并,为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以汤森路透发布的期刊更名信息为依据),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对期刊进行分区计算。 5 期刊分区表主要特点是什么?期刊分区表给出了期刊在学科内部的相对影响力位置,避免了国内长期以来期刊评价中直接比较不同学科影响因子的使用误区。 期刊分区表将期刊影响力进行等级划分而不是直接采用影响因子排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依赖定量数据进行期刊评价的弊端,放大了定量数据在期刊评价工作中优势。 根据中国国内科研和教育体系的特点,结合科学家对学科体系的认知情况,期刊分区表设计了独有的13个领域分类体系,并将JCR期刊与13个领域分类体系进行对应。该分类体系经过多年调整完善,为国内期刊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6 期刊分区表使用说明期刊分区表发布了基于影响因子描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数据,可供科研人员了解本领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以及期刊评价工作参考。但是,直接将分区表数据用于个人评价需谨慎。 期刊分区表未纳入科学家对期刊的定性评价意见,仅包含对定量数据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因此,本平台的责任范围为分区数据的准确性和定量方法的合理性。关于期刊分区表数据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定性评估方法在科研评价工作中的合理使用,我们也诚挚希望能引起科研管理机构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以促进中国科研评价工作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