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

每周荐书

当前位置: 首页-> 阅读悦读-> 每周荐书-> 正文

中国文化之旅|中国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左传》

资料来源:中山校区读者服务部   发布时间:2025-06-27

 

如果你以为史书都是枯燥的流水账,那你就错了!《左传》作为先秦叙事文学的巅峰,用小说般的笔法记录春秋风云,司马迁写《史记》都要向它致敬!钱穆说:"学者不读《左传》,不能算真通中国史。"鲁迅更称其"文采若日月"。从唐宋八大家到金圣叹,历代文豪都是它的迷弟!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作为编年史,其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同时还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但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同时还因行人身份和对象的不同,而风格各异。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所以《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学的典范

一、《左传》的基本概况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也是儒家“十三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以鲁国国君在位纪年(隐公元年至哀公二十七年,即前722—前468年),系统记载了春秋时期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及社会变迁,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献,更是先秦散文的杰出代表。

 

二、《左传》的史学价值

详实的史料记载

相较于孔子《春秋》的简略记事(“微言大义”),《左传》以丰富翔实的叙事补充历史细节,如战争始末(城濮之战、鄢陵之战)、盟会外交(弭兵之会)、政变内乱(郑伯克段于鄢)等,成为研究春秋史的核心材料。

 

成熟的编年体例

《左传》开创了以时间为主线、辅以事件因果的叙事方式,对后世《资治通鉴》等编年体史书影响深远。

 

思想倾向

强调“礼”的规范作用,通过历史事件揭示兴衰规律,体现儒家“以史为鉴”的治世理念。

 

三、《左传》的文学成就

叙事艺术的巅峰

结构严谨:如《晋公子重耳之亡》以流亡—复国为主线,情节跌宕起伏。

战争描写:长勺之战、崤之战等,不仅记录过程,更分析胜负原因,展现人物谋略。

 

人物塑造生动

通过语言、行动刻画性格,如郑庄公的隐忍(“多行不义必自毙”)、子产的睿智(“不毁乡校”),具有鲜明个性。

 

语言精练典雅

善用短句,如《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言简意赅。

成语典故的渊薮:“唇亡齿寒”“退避三舍”“风马牛不相及”等均出自《左传》。

“君子曰”史评模式

在叙事中插入议论,开创史论结合的传统,影响后世《史记》“太史公曰”等体例。

 

四、《左传》的学术影响

史学:司马迁《史记》大量采用《左传》材料,司马光《资治通鉴》继承其编年体例。

 

文学:唐宋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推崇其叙事笔法,清代桐城派奉为古文典范。

经学:与《公羊传》《穀梁传》并称“春秋三传”,是研究《春秋》的核心注释。

 

五、现代研究的意义

历史学:考察春秋时期社会结构、宗法制度及国际关系。

文学:研究先秦叙事文的发展,对比《国语》《战国策》等同期作品。

哲学:分析其中蕴含的儒家伦理观念与政治智慧。

 

六、《左传》的世界影响力

《左传》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学的经典,其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更在东亚文化圈乃至世界汉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详实的史料、精湛的叙事和深刻的思想,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的重要文本。

 

课文中的《左传》:经典名篇与教学价值

《左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史经典,长期被收录于中学及大学语文教材,其精选篇目以凝练的语言、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思想,成为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和历史思维的重要素材。在求学的路途中我们都曾学习过它的故事,看看大家还记得哪些呢?

 

一、教材常见《左传》选篇

1. 中学阶段(文言文重点篇目)

篇目:《曹刿论战》

核心内容: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军事策略。

文学与思想价值: ①“一鼓作气”战术思想 ②平民参政的典范

篇目:《郑伯克段于鄢

核心内容:郑庄公与弟弟共叔段的权力斗争

文学与思想价值:①“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伦理警示 ②家庭政治化的悲剧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

核心内容:烛之武以言辞瓦解秦晋联盟

文学与思想价值:①外交智慧 ②《左传》辞令艺术的代表

 

2. 大学阶段(深度研读篇目)

 

篇目:《晋公子重耳之亡》

核心内容:重耳流亡19年的政治成长史

文学与思想价值:人物塑造典范

 

篇目:《子产不毁乡校

核心内容:古代民主议政思想

文学与思想价值:对比西方公民社会理论

 

 

篇目:《鄢陵之战

核心内容:细节描写战争全过程

文学与思想价值:分析“礼崩乐坏”的历史转折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春秋一代的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左传》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左传》对后世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在图书馆中寻找它的魅力吧。

 

 

春秋左傳注

著者: 杨伯峻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索书号: K225.04/S1611

主要内容:《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极早的编年体史书,记事实,文辞优美,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的必读典籍。作者广泛收集有关文献考古资料,充分汲取古今学者研究成果,对全书作了深入浅出、博洽简明的注释。本书修订本,对初版本作了全面细微的校订、修改,补充了新材料。

 

 

 

 

春秋左傳集解釋要

著者: 胡安顺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索书号: K225.04/S1512

主要内容:本书是《春秋左传》的选注本。所选内容包括《春秋左传》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礼俗、典章制度以及古代传说等,侧重史学文学价值高、思想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篇目。正文编次采用编年体。注释采用注疏体,先列杜注,其次对《春秋左传》原文作注,最后对杜注作注。书首列有《春秋王公世系表》,内容包括周王室和鲁、晋、齐、秦、楚、宋、卫、郑、陈、蔡、曹、许、杞、滕、薛、莒、邾、小邾、吴、越等诸侯国的世系。

 

 

 

 

《左传》学术档案

著者: 张新科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 K225.04/S1609

主要内容:本书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对近百年来(1919—2009)左传研究文章的选摘与评介、左传研究论著提要、左传研究大事记、左传研究论文索引。其中评介文章的选取颇具代表性与研读价值,重点评介的文章作者有康有为、章炳麟、高本汉、钱钟书、刘师培、顾颉刚、徐中舒、童书业、陈槃、何乐士、徐仁甫等。

编辑: 龙雨 翁尔英   责任编辑:张翠芳    审定:苏政权 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