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本馆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 消息频道-> 本馆资讯-> 正文

艺韵师心绘美育 手作拾光润师心—— 我校教师美学手作体验营第一场精彩落幕

资料来源:大学城校区   发布时间:2025-10-31

10 29 日下午,图书馆亦司咖啡厅(淅水书吧)里流光溢彩,由校工会主办、学校女教职委与图书馆联合承办的 “艺韵师心・手作拾光” 高校教师美学手作体验营在此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学校专职工会副主席梁嘉主持,特邀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团队指导,30多名教职工齐聚一堂,在玻璃彩绘与珐琅彩工艺的创作中,解锁传统美学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密码。

双师引领:从工艺史脉到创作实践

活动伊始,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书记王新宏教授以《玻璃工艺的千年美学演进》为题展开理论分享。她从公元前 3500 年美索不达米亚的玻璃珠讲起,梳理古埃及砂芯法、古罗马吹制术的技术突破,再到中世纪欧洲教堂彩色玻璃的宗教叙事与威尼斯水晶玻璃的商业传奇,最终落脚于当代环保玻璃与智能玻璃的创新应用。“玻璃是人类用‘火与沙’书写的审美史诗,每一道工艺革新都藏着时代的精神印记。”王老师的讲解让在场教师对工艺背后的文化底蕴有了深刻认知。

理论课结束后,校外实践导师周广能老师即刻带领大家进入实践环节。他以 “植物星辰” 为主题,示范玻璃彩绘夜灯的创作技法:先用铅笔在水波纹玻璃板上勾勒郁金香与星空的轮廓,再以分层晕染的方式叠加丙烯颜料,最后用金色丙烯笔勾勒线条、点缀星芒。“色彩过渡要自然,金线勾勒要果断,这样成品才会既有艺术感又具实用性。” 周老师的耐心指导让零基础的教师们也能快速上手。

匠心创作:30 余件手作点亮美育之光

活动现场,教师们或专注调色、或细致勾勒,原本普通的玻璃板在巧手下逐渐蜕变 —— 有的以紫色鸢尾花呼应药科大学的植物特色,有的将校徽元素融入星空图案,还有的创作了萌趣动物造型。药学院的李老师笑着展示自己的作品:“平时在实验室和公式打交道,今天才发现自己也能当‘艺术家’,这种创作的成就感太治愈了!”

历时一个半小时,30 余件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的手作作品陆续完成。当教师们将夜灯通电,暖光透过彩绘玻璃洒出斑斓光影时,现场响起阵阵赞叹。这些作品不仅是卧室的氛围灯、书房的装饰品,更成为教师们美育实践的 “活教材”—— 不少人表示,要将创作灵感融入课堂,让学生也能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师心回响:在工艺体验中汲取育人能量

活动结束后,参与教师在交流群中纷纷留言致谢。“感谢老师悉心指导,感谢学校工会辛苦组织!”“原本以为手作很难,没想到在老师引导下能完成这么精美的作品,这种美育活动太有意义了!” 从群内的反馈可见,这场手作体验不仅为教职工们舒缓了工作压力,更在创作中唤醒了大家对生活美学的感知力。活动前期,图书馆也为大家精心挑选了艺术疗愈主题相关的书目进行了荐读,进一步提升老师们对艺术审美的理论认知。

本次活动是学校 “美育浸润计划” 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传统工艺体验,提升教职工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进而将这份美育力量传递到教学与育人中。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出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动,让艺术之美成为滋养师生成长的精神养分。

编辑: 张映芳   责任编辑:张翠芳    审定: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