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国家层面对医学人文的重视和推动,旨在通过教育和实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学与人类社会进展
医学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在挽救生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从古至今,每一次医学的重大突破都伴随着人类对疾病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带来了治疗手段的革新。例如,抗生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疫苗的普及有效控制了许多曾经致命的传染病,而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精进则使得许多以往无法治疗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
这些医学进步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减少了人类的痛苦,还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健康水平的提升,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老龄化社会逐渐形成。在文化层面,医学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健康意识的提升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预防医学和健康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公众不仅期待高效的医疗技术,更希望获得有尊严和温暖的医疗体验。
通过阅读医学人文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案例,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医学的多维度性质,提升医学生和医疗从业者的人文素养,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和社会。在10月24日推出的“医学路上的光与爱”第一期荐读中,我们主要探讨了医学人文的概念、精神及其发展历程。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推荐与“医学与人类社会进展”主题相关的书籍。接下来,图书馆将陆续推出更多医学人文领域的经典好书,敬请期待!
医学与人文交响曲
著者:主编闻玉梅,彭裕文
索书号:R-05/S1708
本书是基于2015—2016年复旦大学与全球知名的在线教育平台“智慧树”网联合创办的《人文与医学》共享视频课及见面课的内容。全书共分两部分: 部分为视频课的讲解内容,第二部分为向国内多所学校直播的见面课内容。学生们通过新颖的学习方式,与难得见面的专家们互动,师生都有丰硕的收获。内容包括:人文与医学永恒的双重奏、人类的进化与退化、内因与外因、健康与疾病、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发展等。
医学的文化研究 疾病与身体
著者:乐普顿
索书号: R-05/S1601
长期以来,在大众文化里,医务人员和医学一直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生和医学科学的形象开始变得模糊起来,而且受到很多质疑。 医学不仅是科学的知识与实践,也是社会和文化形成的产物,二者对于理解医学同样重要。 Deborah Lupton编著的《医学的文化研究--疾病与身体》以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学作为出发点,就西方社会对医学是如何被体验、认知和社会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读者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理解医学、病痛和疾病。
《疾痛的故事》
著者:凯博文
索书号: R4/S1803
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 疾痛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难。腰酸背痛使我们分神,影响工作效率;头痛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而有些疾病引发的性无能,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 对一位单身母亲而言,高血压不仅意味着要少吃盐,还跟女儿的失学和早孕有关;而作为一位弱势群体的成员,社会的歧视、不公以及孤立,或许才是其身体持续疼痛的根源。长期紧张的父子关系,导致病患的双腿突然麻痹瘫痪;而换一个压力不那么大的工作环境,也会使一度恶化的哮喘慢慢痊愈。 然而,在大多数医生眼中,疾病才是问题所在。现代医疗系统,将我们鲜活的疾痛经验,解释为一种生物结构或是生理功能的变异,仅仅与身体有关。 对此,哈佛精神病医师与人类学家克莱曼博士,从其20年来的临床治疗和数百个真实病案中发现,疾痛不仅属于身体,而且连接着自我与社会。讲述这些疾痛故事,不但对于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医患关系和人性化的医疗体系改革,意义深远。
《医学人类学十二论》
著者:朱剑峰
索书号:R31/S2111

医学人类学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贯穿生命历程生、老、病、死各个阶段,与每个人对自我、身体、生命、社会的认知息息相关。同时,它对医疗健康领域的知识生产同样重要。医学人类学对当代人类生命质量的由衷关怀和对不同文化的人文尊重,使其以独特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极强的自我反思能力让当今医学更具有人文的温度。
本书的目的是为医学人类学研究生教学提供参考, 本书尤其适用于人类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训练后, 逐步开始自己的毕业论文田野研究之时, 书中从全球生态危机、性别差异与医学、生殖领域基因检测、失智老人照料、医疗风险管理等十二个主题出发, 通过民族志分析, 阐述人类学在医学研究中的人文意义。
医学人文导读
著者: 陈继松
索书号:R-05/S2104
本书以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人物及时代楷模为引领,以阅读经典文献为启发,以提高沟通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医患)关系为目的,普及医学人文常识,从而提高医学生、医务人员和健康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凝心聚力为“健康中国”加油。具体内容包括:文明的历史、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习俗、遵守伦理守底线、文质彬彬有礼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