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国家层面对医学人文的重视和推动,旨在通过教育和实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通过阅读医学人文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案例,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医学的多维度性质,提升医学生和医疗从业者的人文素养,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和社会。
上一期医学人文读物推荐中,为大家带来“医学与人类社会进展”的书籍。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推荐与“疫苗与医学人文”主题相关的书籍。
疫苗的发展史
疫苗的历史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缩影,其发展跨越了数个世纪,标志着医学科学的重大进步。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国的人痘接种,用于预防天花。这种方法通过将天花患者的痘痂粉末吹入健康人的鼻孔来预防天花。
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牛痘疫苗,为预防天花提供了有效手段,开启了疫苗学的新纪元。
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通过减毒活疫苗技术,成功研制了狂犬病疫苗和卡介苗,为疫苗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0世纪中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重组疫苗技术诞生,乙肝疫苗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进入21世纪,mRNA疫苗技术的出现,尤其是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快速应用,展示了疫苗技术的新时代。
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显著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成为医学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
疫苗与医学人文
疫苗作为医学科技进步的成果,其研发和应用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涉及伦理、社会和文化等多维度的人文问题。
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的深切关怀,这与医学人文的核心理念——尊重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是一致的。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推广过程中,必须遵循伦理原则,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尊重个体的知情同意权,这体现了医学人文对个体尊严和自主权的重视。
疫苗的社会影响深远,它不仅关乎个体健康,还涉及社会整体的健康和经济福祉。社区参与在提高疫苗接种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社区的信任和参与对于疫苗接种的成功至关重要。此外,疫苗接种还与社会公平和正义相关,如何确保不同社会经济群体都能公平获得疫苗是一个重要议题。
在疫苗研发的过程中,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共同努力,分享知识,协作攻关。这种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精神,体现了人类面对共同挑战时的团结一致。疫苗的成功应用,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胜利,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胜利,它激励我们继续在医学人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了一个更健康、更平等的世界而努力。疫苗的故事不仅是关于实验室和数据的故事,也是关于勇气、牺牲、希望和爱的故事。
疫苗简史
著者:张文宏,王新宇主编
索书号:R979.9-49/S2108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接触各类疫苗。疫苗是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就像一位忠实的勇士,时刻护卫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它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形成抗体,从而把侵入体内的病毒、细菌消灭。本书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领衔团队编写的科普作品,与《病菌简史》(典藏版)为姊妹篇。书中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疫苗的发现史、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同时采用史料呈现与通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将十余种疫苗背后的人与故事娓娓道来,既科学严谨又引人入胜,旨在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疫苗接种,培养他们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信任感。
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
著者:(法) 让-弗朗索瓦·萨吕佐著
索书号:R979.9/S1901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也是科学与工业的传奇。公益、权利、金钱、谣言、恐慌……世界卫生组织顾问、病毒学专家萨吕佐为你揭开疫苗纷纷扰扰的历史序幕,带你目睹曾经病毒肆虐的人间,直击疫苗发明与制备现场,一出出令人屏息的悲喜往事将在此上演。“世界之小,如一村落。无论何处,若是病毒性疾病研究失之毫厘,为这一疏忽买单的将会是全人类。疫苗的研制与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也是科学与工业的传奇。人类一步步攻克了狂犬病、脊髓灰质炎、乙肝、黄热病……作者娓娓道来的笔法不仅引人入胜,还回答了关于疫苗制造、疫苗成分与艾滋病疫苗研制等相关问题。当然,书里也没有回避疫苗引起的争议,例如乙肝与麻疹疫苗被认为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与自闭症。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进退两难:疫苗流言从何而起 又为何驱之不散
著者:原著(英) Heidi J. Larson
索书号:R979.9/S2207 
本书根据不同地区的历史实例,讲述了有关疫苗流言的产生、散布方式,并调查了西方国家影响人们对疫苗态度的社会、心理、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书中结尾处,拉森教授提出,当今我们所享受的高质量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疫苗的,而当面临新的传染病和社会挑战时,需要我们披荆斩棘,破除“滞涸”,建立信任,开启一个崭新的未来。希望通过本书与更多读者分享公共卫生工作者面临的困境,破除“疫苗犹豫”,从而建立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实现建立“群体免疫”,挽救更多生命。
探寻疫苗:人类医学史上的伟大发明
著者:祝小平 漆琪 敬嵛淋 王卓
索书号:R979.9-49/S2304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人类抗击传染病的历史中,疫苗接种是经济有效的重要公共健康措施之一。本书介绍了人类历史上重大疫情带来的的挑战、疫苗的研发史、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严谨地介绍是十余种疫苗的科学原理和更新迭代情况,以及疫苗进入体后产生的作用等内容。由于疫苗学、免疫学的原理相对深奥,且知识在不断更新迭代,大多数非专业人士对此只能望而却步。本书基于疫苗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帮助广大读者正确认识疫苗接种,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本书也在体现实用性的同时,阐述现代疫苗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
著者:(美) 阿瑟·艾伦著
索书号:R979.9-091/S2109 
本书基于大量文献、档案、访谈资料,细致梳理了詹纳、萨宾、索尔克、希勒曼等科学家研发疫苗的事迹,详细考察了18世纪以来美国借助疫苗抗击天花、黄热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乙肝、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历史,并与英国、德国、苏联、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活动进行了对比论证。与此同时,作者深入探讨了疫苗与传染病防控、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医疗体制改革、自然环境、地区文化、全球合作等诸多议题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对疫苗的得失优劣(如是否会引发自闭症)作了辩证解析。
本书可以深化我们对疾病防控、疫苗研发、家庭生活、人与自然、政治文化、全球合作,以及人类未来等诸多议题的思考。
希望与恐惧之间
著者:(美) 迈克尔·金奇(Michael Kinch)著 , 金烨译
索书号:R979.9-49/S2009 
瘟疫曾给我们的生命健康和物质财富带来巨大的威胁。罗马帝国的覆灭与天花有关,三次鼠疫大流行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在人与病原体之间,有一场几乎与生命本身一样古老的旷日之战。人体免疫系统评估“盟友”和“敌人”的属性,从而与致病菌或病毒在一场永无止境的战斗中拼个你死我活。面对瘟疫(传染病)这种波及范围广且不断升级的挑战,疫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拯救了无数生命,给我们带来了预防致命疾病、健康生存的希望。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传染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为人们开始质疑疫苗的效用和接种的必要性。这种对疫苗接种的忽视或抵制情绪之下埋藏的恐惧,常常能与新疫苗带来的希望相抗衡,危及公共安全。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疫苗和人类免疫系统的历史,回顾了疫苗和疾病的对抗历程,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和病原体之间的“军备竞赛”,告诉我们稳定、有效、副作用小的现代疫苗是如何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的,它们如何挽救无数人的性命,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安全、有效的疫苗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可以定向清除有害微生物而不破坏有益微生物,由此避免抗生素耐药性带来的恶果,带给我们成功对抗源源不断的变异新病毒的希望。